(一)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地就是要尊重自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追求最佳的环境效益;要坚持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保护馆藏档案资源,合理利用地形,积极采用当地材料绿化环境,降低环境污染;要关注规划布局、场地利用、交通组织、公共服务配置、景观绿地设计与生态修复等先期设计工作,力争通过整合,综合、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优化设计,为建筑的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创造更好的“先天条件”,促进建筑运行达到低碳、环保的目标。室外环境设计要从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出发,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诸多因素进行可行性和经济性分析,合理进行室外环境设计,从而极大地美化环境,增加空间的氧含量,减少环境的污染,提升建筑物的整体环境质量,真正实现绿色、环保。
(二) 节能与能源利用
由于档案馆建筑特有的建筑功能和使用特点,库房、办公、业务处理、保管保护等活动,需要照明、电梯、空调的光能与热能,温湿度调控、智能化管理系统等的电能和水能;以及计算机数字处理设备的运行,档案接收、保管和维护的设备设施,如消毒灭菌设备、机械修裱设备、数字扫描设备、档案装具管理与运行设备,以及其他设备设施等都离不开能量的保障,而且这种依赖性更加显著和强烈。在建筑设计、材料和设备选用、设备控制等方面应进行节能设计,尽量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营运成本。
1. 建筑外形节能
建筑体形系数越大,建筑物的能耗就越高。因而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尽量减少建筑物的外墙面积,合理控制建筑物的层高,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尽可能采用规则的平面形式,从而降低能耗,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
2. 窗墙节能
设计时应尽可能满足自然采光和通风要求,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降低能源的消耗。外墙材料应选择节能效果较好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来代替黏土砖;窗户则应选择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以利于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并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
3. 舒适性要求
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前提下,遵循“被动式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优化”的原则,因地制宜,尽可能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使室内环境接近人的健康和舒适要求,并且尽量降低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能耗。当室外气候为极端条件时,采用经过优化的高效设备系统,维持室内的舒适空间。
4. 新能源的利用
应广泛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通过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光电玻璃等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制热设备,将风能转化为能源,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但在设计过程中,也要优先选择环境性和经济性平衡的建筑材料,坚持整体建筑系统的投资优化,各个环节都要注重经济效益,避免重技术、轻经济现象,盲目追求绿色节能效果,忽视建筑物的整体经济效益。
5. 智能化控制电
通过楼宇自控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管理软件和节能系统程序,使建筑物机电或建筑群内的设备有条不紊、综合协调、科学地运行,从而达到有效地保证建筑物内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实现节能、节省维护管理工作量和运行费用的目的。
(三)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在适合当地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前提下,将水资源、污水、雨水等统筹安排,以达到高效、低耗、节水、减排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雨水回收系统,减轻需水压力,缓解地下水的资源紧张状况。
(四)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满足档案馆使用功能和围护结构安全基础上,尽量选择生产能耗较低、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并尽可能选用地方性的建筑材料,节省运费,降低成本投入,降低运输过程能耗,减少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坚持优先选用绿化混凝土、生态水泥、环保保健化建材,以及预制模数构件等会对环境产生负荷较小的材料,减少建筑垃圾,降低对环境所造成的负荷。应进行建筑与装修一体化设计, 尽量减少材料不必要的浪费,从而达到资源利用率高、环境负荷较小、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