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档案的归档是档案管理流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档案的后续利用和管理效果,其具体要求如下:
一、完整性要求
归档的工程建设档案必须全面反映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不能有任何重要环节或关键资料的缺失。从工程立项开始,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如审批文件、合同协议、勘察报告、设计图纸、施工记录、验收报告等,都要纳入归档范围。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工程中途停工、缓建或改建、扩建等,相关的文件材料也必须完整归档,以保证工程建设档案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准确性要求
档案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不得有虚假、错误的信息。各类数据、图表、记录等要与工程实际相符,签字、盖章等手续要真实有效。例如,施工记录中的工程量、质量检测数据等必须是现场实际情况的真实体现;设计变更文件要明确变更的原因、内容和依据,且经过相关单位和人员的签字确认。同时,归档的档案要与工程实体相吻合,确保档案在工程质量追溯、维修改造等方面能够发挥有效的依据作用。
三、规范性要求
格式规范:归档文件的格式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及规定。文字材料应使用 A4 纸,字迹清晰、工整,不得使用易褪色的书写材料;图纸要符合绘图规范,图面整洁、线条清晰、标注完整,竣工图应加盖竣工图章,并由相关人员签字。
整理规范:归档的档案要按照前面提到的整理步骤进行分类、排序、编目和装订,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档案目录的编制要规范、详细,便于查阅和检索;装订要牢固、整齐,避免文件散落或损坏。
四、系统性要求
工程建设档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归档时要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按照工程建设的先后顺序、专业分工以及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将相关的文件材料系统地整理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档案体系。例如,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文件,应将其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原材料检验报告、施工记录、质量验收记录等相关材料集中归档,以体现该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和内在联系。
五、时间要求
工程建设档案的归档要及时,一般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完成归档工作。对于一些大型、复杂的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归档时间,但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及时归档能够避免因时间过长导致文件材料丢失、损坏或记忆模糊而影响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临时性文件材料,也要及时整理归档,防止遗漏。
六、载体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建设档案的载体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等。对于纸质档案,要选用质地优良、耐久性强的纸张和书写材料,以保证档案的长期保存;对于电子档案,要符合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的相关标准,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电子档案应与纸质档案内容一致,并进行异地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总之,遵循以上归档要求,才能确保工程建设档案的质量,使其更好地为工程建设和管理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