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打造自治区示范标杆为牵引,创新构建档案工作多维推进体系,通过政策引领强化管理机制、标准化建设夯实业务基础等贯通全链服务,激活黄河文化档案资源价值,形成管理效能提升与历史文化传承互促格局。
该旗积极统筹推进滩区档案体系建设,构建三级联动机制与协同发展模式,形成组织赋能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的治理体系。在组织架构上,建立“旗委统揽—档案局主抓—苏木镇联动—部门协同—社区负责”5级责任链,通过党委定期调度、职能部门包联指导、苏木镇专项推进,实现跨层级档案管理责任压实、资源贯通。聚焦滩区迁建重大民生工程,系统归集权力清单、惠民政策落实、矛盾纠纷调解等社会治理相关档案,采用迁建居民“一户一档”精准管理模式,同步完成滩区文书、项目、迁建、会计等门类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及数字化工作,构建覆盖“镇—村—户”三级的档案数据库,确保每户土地确权、补偿协议、安置信息可追溯可查证。服务转型方面,创建“档案议事厅”基层共治模式,通过开放查询权限、编制惠民政策检索目录、公示村级重大事项档案,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决策”转向“凭据治理”。以档案资源重构带动治理流程再造,形成“党委抓总定向、档案穿针引线、民生需求驱动、治理效能反哺”的良性循环,为沿黄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档案治理解决方案。
下一步,该旗将持续强化对黄河流域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黄河记忆展览馆、“兰台印象迁建焕新滩”档案文化展厅等。拍摄《达拉特记忆——田家圪旦村变迁》《“孤岛”村民奔向“宽淘”生活》《滩区迁建日子红》等反映滩区迁建文化的系列宣传片。将档案文化内容编入《达拉特年鉴》《达拉特文史》等期刊,全面展现群众保护和治理黄河的生动实践,推动黄河档案资源转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教材,为黄河文化传承发展增添生机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