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浙江省松阳县第一张“民情地图”诞生。15年来,已成为该县为民服务的品牌项目。近年来,县档案部门多渠道归集“民情地图”促服务项目持续深化15年发展的相关档案,为乡村治理赋能。
该县档案部门积极参与指导档案收集整理,建立新时代“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档案专题数据库,归集文书档案385件、照片71张、录像5个、网页信息64件,汇集20多万群众基础信息,涵盖“民情地图”手绘稿、“民情地图”促服务机制文件、“民情地图”促服务典型案例等决策参考数据。同时,以档案专题数据库为基础,助力打造“民情地图”掌上通应用系统,迭代升级“民情地图”促服务数字化平台,形成“有效发现—快速研判—限时处置—过程监督”的工作闭环,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档案支撑作用。
四都乡陈家铺村在全县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群众信息采集过程中绘制的全县“民情地图”草图版本基础上,不断更新迭代村情民情图、结对帮扶图、组织体系图、产业发展图、防灾避险图等,打造了全县首个省级乡村数智生活馆。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借助各类物联传感器、安防消防设备,实现房屋、生态、秩序、老人、产业5大类20余小类乡村安全事件自动识别预警。数字系统将前端监测产生的报警事件进行统一汇总、呈现、流转,根据异常数据区间建立黄、橙、红3色分类预警指令,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通过基层治理平台分别推送至网格员、村干部、驻村干部、联系领导和党政主要领导,解决了乡村治理“多、广、散、杂”等痛点问题,进一步提升新型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