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池州市档案馆图书资料室完成全面升级改造,通过空间优化、资源扩容、技术赋能等举措,实现从“传统馆藏”到“多元服务”的功能跃升,成为市民亲近文化、研究者汲取养分的新阵地。
空间重构,功能分区更趋精细化。此次升级以“高效利用、便民惠民”为原则,对原有空间进行科学规划。增设综合借阅区,配置舒适阅览桌椅、茶座,方便市民现场查阅书籍、报刊。开辟特色文献展陈区,集中展示《池州文丛》《大九华》《池州社会科学》等本土特色出版物,凸显地域文化底蕴。打造数字图书,接入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图书在线检索与远程调阅,推动“智慧档案”服务落地。
资源扩容,本土文化珍品加速集聚。市档案馆通过“部门协作+社会征集”双渠道充实馆藏,重点征集池州人写的书,写池州的书。联动本土文化机构,市文联、作协、社科联等单位近期捐赠《池州文萃》《池州社会科学》《大九华》合订本等刊物50余套,系统记录池州文艺发展脉络。发动作家个人捐赠,阮德胜、何家荣、刘向阳等本土作家捐赠个人专著30余册,涵盖诗歌、散文、历史研究等领域,丰富地方文献体系。拓展特色专题收藏,新增“非遗文化”“乡村振兴”等专题书架,重点收录与池州民俗、产业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
技术赋能,智能管理提升服务效能。智能检索系统通过关键词搜索,可快速定位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查询效率提升50%以上。环境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强度,自动启动防虫、防潮措施,保障文献保存安全。线上服务平台同步开通“档案查询”平台,市民可在线预约阅览、提交资料查阅申请,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升级后的图书资料室不仅是档案存储场所,更是文化传播的‘活窗口’。”下一步,市档案馆将围绕本土文化举办读书分享会、专题讲座等活动,推动馆藏资源“动起来”“用起来”,为池州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档案支撑。 |